1999年12月31日,俄罗斯政坛风云突变,叶利钦提前辞去总统职务,将普京推上俄罗斯的权力巅峰。
普京既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高深莫测的传奇人物。他在创造一连串辉煌成就的同时,还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难解之谜。时至今日,人们对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仍然知之甚少,普京身上依旧笼罩着神秘的光环。
下文摘自《普京——克宫新主人》,祝寿臣、范伟国编著,新华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
普京是继普里马科夫和斯捷帕申之后,第三位特工出身的俄罗斯政府总理。但与两位前任不同的是(普里马科夫曾任苏联和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斯捷帕申曾任俄罗斯内务部长),普京在1998年7月25日出任俄联邦安全局长之前,曾在苏联克格勃供职10多年,而且长期在德国工作。这一特殊背景,给本来就高深莫测的普京增添了新的神秘色彩。
俄罗斯官方对普京在克格勃供职的这段经历一直守口如瓶。官方公布的普京简历中只有一句话的介绍:“自1975年起供职于苏联克格勃(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总局(现对外情报局),长期在德国工作,预备役中校。”
普京本人虽然曾公开承认当过克格勃,但对这段传奇的经历始终不愿多谈。
对人们来说,普京的10多年的克格勃生涯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在普京担任政府总理和代总统之后,俄罗斯和外国的一些媒体开始试图解开这个谜,并陆续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
普京本人曾经透露,他是在大学高年级时入选克格勃的。《莫斯科新闻》周报披露说,刚上大学五年级时,一个叫伊万·瓦西里耶维奇或是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的人到学校找普京,并同他在一间教室里进行了谈话。那个人是列宁格勒克格勃的工作人员,他建议普京为国家安全机关工作。普京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回忆说:“我立刻就同意了。”应该说,那个年代在大学生中招募未来的情报人员是非常普遍的。
当时普京干的多半是比较重要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告密”。普京的同学回忆说,正是在大学的最后一段时间,普京有了一辆自己的“扎波罗热人”牌小轿车。这在当时可算是奢侈品了。普京本人解释说,汽车是他抽彩中的奖,但很少有人相信他的这一解释。
普京的大学同学介绍说:“我们大家当时都想成为侦察员,到民警局工作,所以更重视刑法和民法等课程。只有沃洛佳与众不同。他各门课程学得都很好。我们至今也无法理解,苏联克格勃为何单单相中了普京?或许只有他那样的人才会入选克格勃:学习成绩优秀,不显山不漏水……甚至从未爱过同年级女生。”
大学毕业后,普京长时间杳无音信。他未给任何同学写过信,或者打过电话。不声不响的沃洛佳当上圣彼得堡市副市长的消息,同学们还是从报纸上知道的。
1975年刚一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普京和列宁格勒大学的其他三名同学就马上被送到苏联克格勃对外情报局。普京先后在克格勃列宁格勒市局和列宁格勒州局服役,当级别较低的侦缉人员。
俄罗斯和外国媒体都提到过,普京曾毕业于克格勃的间谍学校,但具体的学习和毕业时间不详。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报道说,普京在尤里·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即现在的对外情报学院接受过强化训练。他当时在一个强化班学习,并担任班长。普京是班里最佳射手之一。他在射击训练中总是百发百中。
1985年,普京得到一份美差——被克格勃派往东德工作。
普京被选派到德国工作,主要得益于他通晓德语。在官方的简历中也特别提到:“普京精通德语。”
对苏联克格勃工作人员来说,当时被派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份美差。无论在东德还是在保加利亚,苏联人都能感觉到自己是生活的真正主人。他们生活优越,不用拿卢布工资。驻东德的苏联军事谍报人员认为,对他们来说,最肥的差事,是看守关押纳粹战犯的监狱,由于监狱座落在西伯林,所以克格勃工作人员的工资用西德马克支付。
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说,普京的任务是监督德国统一社会党德累斯顿州委书记汉斯·蒙得罗夫,同时监视反共抗议活动。另有报道说,他的主要任务是收集西德的经济情报。
德国《明镜》周刊2000年1月8日报道说,克格勃在德累斯顿的活动主要是招募西德商人和希望移民的东德人,让这些人充当在西方的密探。该刊援引德国反谍人士的话说,他们确信,其中一些特工至今仍在向莫斯科提供情报。
据报道,普京升任俄罗斯代总统后,德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反间谍活动,甄别普京在1984-1989年“光线”行动中招募的间谍。
普京在东德从事过情报工作,这一点不容置疑。但他是否在西德搞过间谍活动,对此媒体说法不一。
德国《萨克森报》2000年1月8日报道说:俄罗斯代总统普京曾在20世纪70年代末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而被驱逐出西德。
该报援引德国情报部门人士的话说,1975年,普京以苏联官方通讯社塔斯社记者的身份前往波恩。据说奥列格·卡卢金是他在德国的克格勃上司。该报援引卡卢金的话说,普京的间谍工作不太成功,“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克格勃间谍”。
在对普京间谍工作的评价上,俄罗斯和西方的说法也不尽相同。西方媒体称:作为间谍,普京没有获得过较高评价。
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1999年第33期则报道说:“据说,在德国执行克格勃任务时,普京从未失过手。至于说成就……好像就在那个时候,我国成功地获得了欧洲战机的绝密技术资料。”
在出任代总统的前一天,普京兴致很高,曾对官方记者谈起搞情报工作的一些趣事。他回忆说:只要谍报人员在国外开展工作,就肯定被人盯梢。这里指的是德国的当地安全机构,他们感兴趣的是,苏联谍报人员在他们的领土上究竟干什么。真正的谍报人员从来不甩掉“尾巴”。如果已定好在这天秘密接头,那就不要去接头,免得出卖别人。有一次,普京绕城转了一整天,“尾巴”也跟了他一天。谍报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白天谍报人员必须进餐厅,让盯着他的人有机会吃饭。否则,就会遇到些倒霉事。比如说,他把你的车胎扎破了。
有一天,一名苏联谍报人员与情报员见面,突然发现了“尾巴”。于是谍报人员在没人察觉的情况下让情报员下了车。为了不引起怀疑,谍报人员一路上用手托着情报员的帽子,让人觉得车上有两个人。就这样,他把“尾巴”引到城外很远的地方。等“尾巴”发现上当时,已经晚了。
1990年从德国回国后,普京返回母校,担任列宁格勒大学副校长的国际问题助理。有报道说,普京的任务就是为克格勃挑选合作者和工作人员。但普京没有继续在克格勃谋求发展。没过多久,普京就退出了克格勃,投身政治,但仍留在克格勃后备役。
据普京自己称,在东德和苏联解体过程中,克格勃组织日渐瘫痪,他因此萌生了厌倦情绪。
十几年的克格勃生涯,无疑对普京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俄罗斯情报官员称,普京“完全符合苏联克格勃之父捷尔任斯基为契卡(克格勃前身)人员所定的标准——头脑冷静、手脚干净、古道热肠。”
十多年的间谍经历使普京必然会具备从事这一职业所必需的智慧和性格——“深藏不露、强硬、意志坚强、始终如一。”